time

台北觀點


經濟
兩岸關係
國際關係
國防與安全
科技與文化
其他
  • 美歐聯盟的困境:美德俄「北溪二號」戰略衝突的視角-張福昌
  • 四邊安全對話(Quad)評析-湯紹成
  • 拜登重拾同盟 菅義偉止步中日接近-何思慎
  • 美國「克制戰略」思維初探-陳麒安
  • 從民進黨藉「鳳梨事件」操弄「反中」及大陸兩會的因應看當前兩岸關係-潘錫堂
  • 權力轉移下的美中2十2對話-向駿
  • 走在鋼索上的巴拉圭邦交-華志豪
  • 談上海合作組織發展的新階段-姜書益
  • 美中網電間諜戰發展情勢研析-曾復生
  • 思考疫後共軍軍費變化-張競
  • 香港進入「愛國者」獨攬權力時代-陳國祥
  • 展望拜登時期的美國、中國與新加坡關係-劉曉鵬、黃奕維
  • 中共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月球採樣返回的戰略意義-應紹基
  • 歐盟對中政策及法英德三國派艦印太地區分析-湯紹成
  • 拜登政府對中政策初探-王高成
  • 美國印太戰略的檢視:目標、方法、手段-李華球
  • 背水一戰?-中印之間的水戰爭-宋國誠
  • 拜登重返拉美的挑戰-向駿
  • 中共修訂《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之研析-劉性仁
  • 從台灣想重組供應鏈 到加深對大陸依賴-潘錫堂
  • 川普「外交破壞主義」後的美國拜登新政權-王宏仁
  • 惡化的歐中關係:矛盾與困境-王萬里
  • 近日中國教育部強化學術論文管理之研析-蔡文軒
  • 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疫苗取捨的立場與策略選擇-宋鎮照
  • 轉型正義與林正亨事件真相-賴祥蔚
  • 大三角變動下的紅綠藍三角形勢-楊穎超
  • 蠡管白宮易主對中、美、日三邊關係之影響-何思慎
  • 談俄羅斯與中國潛艇之建造和發展-姜書益
  • 前瞻美國新政局對我影響—重開機抑或再出發-張競
  • 澳中難脫鉤 亞洲北約雷大雨小-曾復生
  • 澳洲自中東地區撤軍的戰略意涵-黃恩浩
  • 中美關係已成不歸之路?-宋國誠
  • 香港議會政治走入窮途末路-陳國祥
  • 剖析東風-17因何被列為「戰略飛彈」-應紹基
  • 智利公投 敲響拉美新自由主義喪鐘-向駿
  • 中國武力威脅與對台動武的戰法-胡瑞舟
  • 從阿札爾、柯拉克先後訪台看美中台關係-潘錫堂
  • 從經濟狀況看美國2020的總統選情-盧信昌
  • 貿易戰下的大陸台商:選邊站、紅鏈吞台鏈或兩邊壓寶?-楊穎超
  • 「安倍一強」落幕,菅內閣守成-何思慎
  • 後安倍時期日中台關係的新變局-蔡增家
  • 越南品牌汽車發展和台灣的機會-宋鎮照
  • 新媒體與國家安全的分析-賴祥蔚
  • 檢討新加坡2020年大選-劉曉鵬
  • 俄羅斯如何捍衛勢力範圍?極端勢力介入白俄羅斯與俄美地緣博弈對兩岸安全的啟示-胡逢瑛
  • 台灣務實應對美國「遏中友台」-曾復生
  • 習近平提出2020全面消除貧困之研析-蔡文軒
  • 解讀兩岸軍事假新聞應有認識-張競
  • 中美博奕中德國的角色-湯紹成
  • 港版國安法會動搖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嗎?-李志強
  • 中美競爭關係下的兩岸困境思考-劉性仁
  • 香港民主運動無法統合的內部矛盾-陳國祥
  • 美中新冷戰 拉美選邊站-向駿
  • 中共東沙演習,臺灣漢光演習模式擋得住?-王長河
  • 簡析當前歐中關係發展-王萬里
  • 戲弄川普的病毒-胡瑞舟
  • 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發展的格局變動-盧信昌
  • 德國力推雙重數位化,華為豐收可期-張福昌
  • 歸納大馬砂拉越和印尼之間的邊境問題-俞劍鴻
  • 美中「海洋法律戰」擴大之觀察-宋燕輝
  • 重思「後疫情」時代的國際秩序:無可避免的中國衝突?-王宏仁
  • 從蔡英文連任演說到大陸全國兩會涉台講話看兩岸關係-潘錫堂
  • 港區國安法頒布後值得深思的幾個觀察-李華球
  • 談後疫情時代的世界變局-姜書益
  • COVID-19衝擊美國總統大選-曾復生
  • 政黨輪替20年 墨西哥vs台灣-向駿
  • 日本在大夢初醒中世界「避險」-何思慎
  • 前進蓄「電」待「發」的寮國:機會與挑戰-宋鎮照
  • 中共開展「新基建」的機遇與挑戰-楊穎超
  • 兩岸歷史劇發展的對比與省思-賴祥蔚
  • 中共唐山與東沙軍演的政治與戰略意涵-王長河
  • 現在誰是idiot 新加坡疫情的啟示-劉曉鵬
  • 國際政治趨勢變遷與美中關係-唐開太
  • 新冠肺炎下的美中台關係發展-王高成
  • 難民或移民─審慎處理香港變局-張競
  • 俄羅斯新冠疫情與後疫情時代的俄中關係對東北亞局勢的影響-胡逢瑛
  • 香港立法會選舉有望突破民主發展瓶頸-陳國祥
  • IS新冠疫情因應策略與未來發展-張福昌
  • 從大陸「總體國家安全觀」看大陸防疫安全-劉性仁
  • 談川普印太戰略對俄、中亞太利益的挑戰問題-姜書益
  • 美國陷入阿富汗困境-湯紹成
  • 新冠疫情期間看蔡政府的紓困對策及政治防疫-潘錫堂
  • 澳洲強化「內弧」防衛之戰略規畫-黃恩浩
  • 解析新冠毒對全球經濟的衝擊-盧信昌
  • 新政黨能否改變台灣兩黨格局-賴祥蔚
  • 2019年《台北法案》評析-陳麒安
  • 希望聯盟2.0是否能夠拿下砂拉越(州)的政權?-俞劍鴻
  • 邊境管制阻不斷中、日、韓合作-何思慎
  • 現在誰是老大?檢視馬來西亞王室在馬哈迪下台的角色-劉曉鵬
  • 國民黨應該保持戰略定力-楊穎超
  • 疫情挑戰與臺灣的世界角色-王宏仁
  • 省思當前臺灣地緣戰略價值-張競
  • 兩岸防疫大作戰比較-王長河
  • 「日本製」的災難:福島核災與鑽石公主-郭育仁
  • 2020年民進黨勝選後兩岸互動之探討-劉性仁
  • 中共於近期整肅公民社會與國家治理的挑戰-蔡文軒
  • 印度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政經關係分析-參與或不參與是一個問題-宋鎮照
  • 當前美「中?軍事關係特點研析-曾復生
  • 從RCEP曼谷峰會到中日韓成都峰會看亞太區域經濟整合將加速台灣遭邊緣化-潘錫堂
  • 台灣2020大選後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李華球
  • 2020: 南海生變 建請勝選總統登太平島-宋燕輝
  • 香港人身份認同的歷史性轉型-陳國祥
  • 從莫斯科看中國的航母建造及海權戰略-姜書益
  • 大馬砂拉越的定位與擁有原油權益之爭奪戰─俞劍鴻
  • 臉書言論自由與審查機制的分析-賴祥蔚
  • 2019年:拉美左右對峙方興未艾-向駿
  • 柏林圍牆倒塌30年的省思-湯紹成
  • 俄羅斯全球戰略下的中東政策特點及其對兩岸關係的啟示-胡逢瑛
  • 走出歷史困境的中日關係─何思慎
  • 選字論斷來年─「結」待解─張競
  • 習近平的國安戰略與對台決策-曾復生
  • 中、美第一階段協議的經貿影響與世局展望-盧信昌
  • 有關美「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幾點思考-唐開太
  • 愛屋及烏:北京與李光耀的友誼,1954-1965-劉曉鵬
  • 處理台灣校園內的「連儂牆」衝突要把握教育本質─楊穎超
  • 香港結構改革問題深重難解─陳國祥
  • 面對台灣地區的選舉大陸軍方的戰略選擇項目─俞劍鴻
  • 「九二共識」的病理學─黃奎博
  • 論當F-16V 遇到 J-20-王長河
  • 亞投行「第四屆年會」及近期發展分析-李志強
  • 論蔡政府2020選前拋利多政策的動機與目的-潘錫堂
  • 美國在亞太部署中程飛彈的意涵與影響-王高成
  • 民主大退潮?:迷航的台灣-張至涵
  • 大陸建政70周年北戴河會議之分析-蔡文軒
  • 北京攜手日、韓「融合發展」-何思慎
  • 美國發展歐洲關係面臨中國因素新挑戰-曾復生
  • 從莫斯科看安倍反中性質的「印太戰略」-姜書益
  • 「今日頭條」的台灣名人與兩岸關係-賴祥蔚
  • 英國短命首相危機-強生的三大難題-張福昌
  • 川普如何應對連任的致命吸引力-向駿
  • 國防靠什麼-胡瑞舟
  • 執法艦登場 換湯不換藥-張競
  • 英國脫歐與西方的命運-張至涵
  • 中共機構改革下的省市台辦人事-楊穎超
  • 論蔡英文在黨內初選勝出後 如何爭取贏得2020年選舉?——兼論如何「卡柯」「毀柯」-潘錫堂
  • 中美之間「修昔底德陷阱」之博奕-楊開煌
  • 台灣應該善用大陸影視實力-賴祥蔚
  • 「安倍外交」凸顯蔡政府「對美一邊倒」困境-何思慎
  • 中俄在「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下的合作概念以及國際戰略板塊轉移對台灣的影響和啟示-胡逢瑛
  • 釐清臺灣海峽(複數)的定位:International Regimes (IR)層面和非 IR 層面-俞劍鴻
  • 印澳總理連任、川普訪日與印太願景-唐欣偉
  • 美國年度自由航行行動報告顯現趨勢-張競
  • 談中亞國家領導人的更迭問題-姜書益
  • 科技將改變台海作戰型態-蔡翼
  • 川普政府敲打中國戰略形勢剖析-曾復生
  • 解讀習近平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講話的意涵-李華球
  • 從共機飛越臺海中線與美暫擱置對臺軍售看國防安全-王長河
  • 修昔底德陷阱?:論美中台關係-張至涵
  • 當前中國「銳實力」問題探究-王宏仁
  • 從「習五點」剖析當前中共對台政策的基礎與方向-潘錫堂
  • 談談一些尚未在情報界各就各位、預備、跑的台灣獨立份子-俞劍鴻
  • 美日韓盟邦關係近況研析-唐開太
  • 當前俄越關係的發展與對東亞局勢的影響-連弘宜
  • 「產經談話」透台日關係困境-何思慎
  • 解析日本2018年〈防衛計畫大綱〉-郭育仁
  • 推動超高畫質電視的政治經濟學-賴祥蔚
  • 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國家緊急狀態-曾復生
  • 第七代戰爭論-王長河
  • 關於兩岸和平協議的爭議與癥結-董立文
  • 中國大陸地方的監察體制改革-蔡文軒
  • 美中對撞下的拉美-向駿
  • 再探美國自由航行政策對我實踐真相-張競
  • 談安倍的莫斯科之行及俄日心結難解-姜書益
  • 國民黨應該保持戰略定力-楊穎超
  • 澳洲「印度經濟戰略2035」報告之安全意涵-黃恩浩
  • 中共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初探-李華球
  • 在92共識之下的北京戰略-俞劍鴻
  • 當前南海情勢演變發展脈絡-胡瑞舟
  • 歐亞區域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張至涵
  • 前瞻台灣「九合一」選後的兩岸城市交流與兩岸關係發展-潘錫堂
  • 因應假新聞的政策建議-賴祥蔚
  • 波羅申科執政下的俄烏關係-連弘宜
  • 歐盟PESCO防衛合作上路,歐洲軍隊仍欠東風-張福昌
  • 印太戰略vs. 印太構想-何思慎
  • 美中競逐詭譎 台灣臨深履薄-曾復生
  • 談五國裏海法律地位公約簽署的面面觀-姜書益
  • 刻赤海峽危機:G20峰會背景下看俄羅斯的地緣擴張再起-胡逢瑛
  • 美國自由航行政策落差與變化-張競
  • 「習安會」難解中、日敵對的結構-董立文
  • 台灣應加強輿論戰策略-賴祥蔚
  • 對中共十九大報告核心內容之解讀與剖析-李華球
  • 選前太平島演習緣由,及可能發展?有無擦槍可能?-王長河
  • 為什麼中國大陸至今沒有發生債務危機?-李志強
  • 耒陽教育抗爭事件與社會維穩-蔡文軒
  • 巴西總統選舉對美中較勁的可能影響-唐欣偉
  • 北京的續命丹:光靠王滬寧所推出的環環相扣的架構是不夠的-俞劍鴻
  • 從文教、外交、兩岸看蔡政府施政失能及意識形態掛帥-潘錫堂
  • 中共與東協磋商《南海行為準則》新動向-宋燕輝
  • 中、日友好,台、日堪虞-何思慎
  • 台灣如何應對美國優先戰略組合拳-曾復生
  • 武裝部隊與災難救援:以救災見聞檢視台灣政策-胡瑞舟
  • 自由民主與主權堅持-楊泰順
  • 既有的強權美國v.s.崛起中的強權中國:現實主義的觀點-張至涵
  • 東南亞恐怖主義的威脅強度、特點與趨勢-張福昌
  • 昇華的族群語言: 馬哈迪訪問中國前後-劉曉鵬
  • 從網絡分析看美中台三邊關係-龐建國
  • 歐洲知識界對於中國「帶路政策」之看法-王宏仁
  • A Closer Look at the ASEAN-China Single Draft South China Sea Code of Conduct讀後感-高聖惕
  • 美「中」貿易戰之研析-唐開太
  • 美中大戰略下的台灣-向駿
  • 中國推廣「一帶一路」對太平洋島國區域安全之影響-黃恩浩
  • 從保談俄羅斯與美、伊的能源大戰-姜書益
  • 從保謢責任說和敘利亞戰爭看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張至涵
  • 論蔡英文內外交困的前因後果-潘錫堂
  • CGTN在Facebook「講好中國故事」?-賴祥蔚
  • 美朝峰會後的東亞可能變局初探-李華球
  • 因應台獨勢力擴張中國國民黨應有明確作為-李貴發
  • 陳水扁在蔡政府兩岸政策設下最大的路障-陳建仲
  • 汪精衛的心靈深處是否蠻類似“影子” 和“風箏”的?-俞劍鴻
  • 持平看世事 本位設心牢 檢視國人詮釋世局發展之思維盲點-張競
  • 中美大國博弈 台灣趨吉避凶-曾復生
  • 「川金會」:美日同盟的考驗-何思慎
  • 上海合作組織對地區安全與經濟的影響-胡逢瑛
  • 中共機艦繞臺日益密集與軍演日益擴大的戰略意涵-王長河
  • 梅克爾11次訪中,德中關係熱度上升-張福昌
  • 對「川金會」的預判-董立文
  • 論澳洲海洋戰略的「扈從性」以及對我國之啟示-黃恩浩
  • 中共東部戰區火箭軍戰力強化之近況與原因-應紹基
  • 俄中軍事科技合作關係的過去、現在及未來-姜書益
  • 中國「耐心資本」有助拉美基礎建設-向駿
  • 香港與東協簽署FTA對台港經濟之影響-李志強
  • 中、美開打貿易戰的歷史反省與意涵-盧信昌
  • 中共新一輪機構改革觀察分析-蔡文軒
  • 國際學術界面對的主要問題有那些?-俞劍鴻
  • 2018年以來大陸對台政策與工作之研析-潘錫堂
  • 安倍轉身「帶路」日中關係-何思慎
  • 美朝戰略目標分歧 考驗「川金會」-曾復生
  • 台灣影視業者面對大陸惠台政策的策略分析-賴祥蔚
  • 回顧去年川普政府有關南海問題言論與作為並評析2018年美國南海政策走向-宋燕輝
  • 泰國工業4.0下的東部經濟走廊發展策略:新南向政策的新據點-宋鎮照
  • 美國否認台灣獨立但間接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黃奎博
  • 南海當前態勢與安全挑戰-胡瑞舟
  • 擁抱「親戚國」:從常萬全訪問新加坡談起-劉曉鵬
  • 何不將同意M503航路做為改善兩岸關係的契機-李貴發
  • 德國的公投經驗與台灣-湯紹成
  • 文明的衝突?淺談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張至涵
  • 中國崛起與中國威脅-陳建仲
  • 台灣需要健全國安法制-董立文
  • 南海建機場軍用或民用檢視大陸經略南海法理論述盲點與我因應之道-張競
  • 解讀習近平2018新年賀詞的字裡玄機-李華球
  • 與西歐疏遠,向中國靠攏?—中東歐諸國將何去何從-周陽山 周耘
  • 十九大後大陸經濟面臨的挑戰-李志強
  • 從四個面向檢測蔡政府政績不彰、民調遽跌的主因-潘錫堂
  • 不願捲入穆斯林宗教衝突的俄羅斯-姜書益
  • 砂拉越的華裔有前途嗎?-俞劍鴻
  • 從川普撤退主義 看北美自貿協定前景-向駿
  • 中共社會信用體系的政治意涵-蔡文軒
  • 從澳洲2017年外交白皮書解讀中型國家的安全觀-黃恩浩
  • 後伊斯蘭國時期國際恐怖主義發展趨勢與特點-張福昌
  • 朝核暴走下的美、「中」、韓關係-何思慎
  • 習近平強國戰略面臨新挑戰-曾復生
  • 川普對APEC模式之衝擊-邱達生
  • 2018年兩岸關係可能走向評估-李華球
  • 習近平期望落實孫中山的理想-蔡翼
  • 中國影視實力崛起的省思-賴祥蔚
  • 新格局下的國民黨兩岸論述-楊泰順
  • 定制顯功業 恆長展威望-張競
  • 兩岸和平統一路徑鋪墊試探-胡瑞舟
  • 砂拉越州的領海水域-俞劍鴻
  • 庫德、加泰隆尼亞公投與國際政治的現實-唐欣偉
  • 華府觀察:評估川普政府對臺政策的影響與建議-王宏仁
  • 美國邀我空軍參加紅旗演習的政治及戰略意涵-王長河
  • 美國的對韓制中政策:攻勢現實主義的探討-張至涵
  • 談上合組織的擴員問題及其未來發展趨勢-姜書益
  • 中國前進北極 大國博弈先聲-閻亢宗
  • 論賴清德接任閣揆後面臨的挑戰與影響-潘錫堂
  • 解決「朝核危機」美國時間不多-何思慎
  • 南韓透過「三軸體系」作戰計畫展現自衛的決心-張誠
  • 我國應密切關注東協與中國啟動《南海行為準則》磋商過程與後續可能發展-宋燕輝
  • 正視黃文濤來台的背後意涵-李華球
  • 德國2017國會大選趨勢、特色與影響-張福昌
  • 北韓發展彈道飛彈的歷程、現況與戰略目的-應紹基
  • 台灣應引進「薩德系統」嗎?-李貴發
  • 美國總統川普面臨嚴峻挑戰-曾復生
  • 權力轉移的前世與今生-向駿
  • 十九大須處理黨軍匹配關係─張競
  • 緬甸經濟發展的「虛」與「實」:政治困境與經濟商機─宋鎮照
  • 以印尼為例看臺灣新南向政策的前景與挑戰-王宏仁
  • 中印洞朗衝突的成因和可能發展-陳建仲
  • 中共在澳大利亞的政經滲透途徑與作為-黃恩浩
  • 從世界島的視角看一帶一路和兩岸關係-龐建國
  • 管窺中共朱日和建軍90周年大閱兵之目的-應紹基
  • 川普時代的台灣處境--台北論壇訪美報告的啟示-賴祥蔚
  • 兩岸中國軍隊所面對的共同問題-俞劍鴻
  • 美中關係由合作轉向衝突-王高成
  • 二十一世紀的中印之戰-蔡翼
  • 從恐怖主義發展趨勢論2017台北世大運六大反恐作為-張福昌
  • 朝鮮半島危機及其管理-胡瑞舟
  • 俄美中三強的爭霸與代理人戰爭-胡逢瑛
  • 兩岸政治關係的回顧與展望-唐開太
  • 檢討兩韓危機 妥擬應變對策-張競
  • 賴清德國內與訪美拋出親中愛台說的意圖及盲點-潘錫堂
  • 回首新加坡的中美關係-劉曉鵬
  • 文在寅政府民生經濟施政藍圖與未來挑戰-陳蒿堯
  • 美「中」 首度外交安全對話虛實-曾復生
  • 安倍趨向「一帶一路」 小英豈能固步自封-何思慎
  • 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倡議:從基礎建設轉向國際體制建構-宋鎮照
  • 台海兩岸國防軍事的觀察與思考-胡瑞舟
  • 有關南海的假想圖:「開第1槍」-俞劍鴻
  • 兩岸困局中的遠其勢離其患之道-李華球
  • 美中戰略角力 拉美漁翁得利-向駿
  • 日美中「三國志」的新常態-蔡錫勲
  • 台灣在世界衛生大會的政策選擇-黃奎博
  • 武統論反映中共應加強對內統戰-賴祥蔚
  • 韓國總統大選後東北亞局勢的變與不變-蔡增家
  • 2017年法國總統大選之評析-張台麟
  • 中共001A型航母下水的戰略意義-應紹基
  • 朝鮮半島危機與日本戰略操作-郭育仁
  • 強硬排外民族主義暫時退潮?-唐欣偉
  • 馬勒PK:法國總統大選與影響評估-張福昌
  • 影響美中關係的兩大陷阱-陳建仲
  • 美中政軍博弈下 台灣要如何夾縫求生?-李貴發
  • 北韓雙彈危機對東北亞的衝擊-張誠
  • 從習近平訪問芬蘭 透視中國的北極經略-閻亢宗
  • 川普美國優先主義對美澳同盟關係之影響及對臺灣之啟示-黃恩浩
  • 美國川普政府東、南海政策漸成型-宋燕輝
  • 論蔡政府的施政與立法-潘錫堂
  • 川普政府的美國優先外交政策—張至涵
  • 莫斯科對川普中國政策的初探-姜書益
  • 歐美干涉主義與中國不干涉主義:大中東經驗的比较-周陽山 周耘
  • 爲何日本人需要一直道歉?-俞劍鴻
  • 大湄公河次區域是新南向政策發展的灘頭堡-宋鎮照
  • 川普主政下,安倍如何轉動「地球儀外交」-何思慎
  • 俄美中博弈對東北亞局勢的影響-胡逢瑛
  • 美中台在亞太競合邁入新格局-曾復生
  • 川習通話後美中台關係之評估-陳建仲
  • 2017年歐洲亂象初探-湯紹成
  • 掌握大陸政策調整對外方針-張競
  • 「川」式台「蔡」上桌:另類川普當政後的小英困境-周志杰
  • 川普上任後的美中台關係初探-王高成
  • 兩岸不對等競爭下的台灣影視策略-賴祥蔚
  • 南韓制定反貪腐金英蘭法對社會的衝擊與影響-陳蒿堯
  • 2017年世界五強政局展望-唐欣偉
  • 新美中關係下的半導體競合局勢-劉佩真
  • 中共海軍南海撈取美軍潛航器之意圖-應紹基
  • 從英川通話到川普挑戰一中對美中台關係的衝擊-潘錫堂
  • 中國大陸取走美國無人水下探測器衍生的海洋法律問題-宋燕輝
  • 中共軍機繞臺突破第一島鏈的戰術與戰略意涵-王長河
  • 解放軍「戰略空軍」的探索與實踐-亓樂義
  • 亞太區域經濟整合之戰略意涵-邱達生
  • 川普新政下的美中經濟摩擦-李志強
  • 從莫斯科角度看俄日中領土爭議及外交角逐-姜書益
  • 解放軍空軍機群繞行台灣的戰略意涵及因應之道-李貴發
  • 面對一帶一路應當有所作為-張競
  • 進退失據的對日交涉:從沖之鳥礁到福島核災區食品-何思慎
  • 中共反介入戰略的新武器:新一代軍用無人機-應紹基
  • 馬來西亞淨選盟十年:回顧與展望-劉曉鵬
  • 川普想要重建一個「美國本土中心論」的世界政經次序?-顏建發
  • 解讀北京人大釋法和紀念孫中山誔辰的企圖-陳建仲
  • 中共的空天預警與戰略威懾-蔡翼
  • 論蔡氏之「上位軍事戰略」-曾祥穎
  • 南海仲裁結果對該海域爭端未來發展之意涵與可能影響-宋燕輝
  • 歐巴馬政府的敘利亞政策-張至涵
  • 杜特蒂新政府對美中外交關係之衝擊與未來可能發展-宋鎮照
  • 掌握菲國外交轉向阻力因素-張競
  • 2016年中共對臺戰略預案與應處-王長河
  • 俄、挪巴倫支海劃界案對解決東海、南海問題的啟示-閻亢宗
  • 一個馬來西亞 vs. 一個砂勞越-俞劍鴻
  • 藉韓國經貿談判組織變革之經驗提升「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之效能-陳蒿堯
  • 對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之預測-楊開煌
  • 香港第六屆立法會議員選舉的觀察:一日京兆港一日香港網的一國兩制寫照-李華球
  • 中共整頓「炎黃春秋」之分析-蔡文軒
  • 中俄海軍南海聯合軍演的戰略意涵-應紹基
  • 論蔡英文施政的三大荒謬與盲點-潘錫堂
  • 國際廣播的檢視與更新-賴祥蔚
  •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戰略思考 : 建立多元對話平台-李允傑
  • 在杭州G20峰會後看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對我國的重要性-唐欣偉
  • 俄中2016年海上聯合軍演之意涵與影響-胡逢瑛
  • 從羅塞芙去職看拉美民主-向駿
  • 歐盟IUU黃牌警告與我國因應作為-張福昌
  • 安倍將把日本帶向何方?-陳建仲
  • 日本與「中」、韓的合縱連橫-何思慎
  • 談中亞在中國外交政策上的角色和地位-姜書益
  • 一個共識 兩個體制─思考突破兩岸僵局之契機─-張競
  • 2016年中國舉辦G20會議之發展趨勢與政經意涵-宋鎮照
  • 援助帶動投資:兩岸在緬甸電力市場的啟示-劉曉鵬 & 蔡霆妤
  • 是否要有一個砂勞越?從一個中國到一個馬來西亞-俞劍鴻
  • 英國脫歐三大程序解讀-張福昌
  • 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的戰略意圖與影響-應紹基
  • 中國大陸對南海仲裁宣判後的回應-胡瑞舟
  • 政府應即刻檢討策進連串國安與公安危機-李華球
  • 俄羅斯總統普京旋風訪中之意涵-胡逢瑛
  • 大學教育的未來性 大學教育3.0-楊開煌
  • 評蔡英文520兩岸論述的盲點及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兼論其「新南向政策」的挑戰與困境-潘錫堂
  • 蔡英文政權下台日關係-蔡錫勲
  • 520就職演說:兩岸考場上的角力之戰-李華球
  • 談一帶一路與俄中合作問題-姜書益
  • 俄美關係“正常化”對世局的影響-胡逢瑛
  • 日本國防工業的非競爭體質與澳洲潛艦個案-郭育仁
  • 澳洲「北部大開發」與中國「一帶一路」接軌可能面對之挑戰-黃恩浩
  • 近期中共強化深海探勘能力之戰略意涵-應紹基
  • 2030年中共戰略態勢判斷-曾祥穎
  • 多面向議題糾纏下的美「中」關係-唐開太
  • 日本在東亞的合縱連橫與日「中」關係-何思慎
  • 伊斯蘭國滲透東南亞及我國應有之思考對策-汪毓瑋
  • 協議和法制配套─張競
  • 蔡英文政策主張對台灣選後兩岸關係之影響─潘錫堂
  • 王毅談話隱含大陸轉守為攻─郭正亮
  • 520前後之我國的處境-俞劍鴻
  • 美中的矛盾會進入新常態嗎?-顏建發
  • 談沙、伊衝突及俄羅斯的態度-姜書益
  • 中國南海疆域發展的霸權戰略佈局與建構:從永暑島礁機場試飛策略分析起-宋鎮照
  • 蔡英文當選總統為美中臺關係帶來新挑戰─胡聲平
  • 周子瑜事件顯露的民共三大隱憂─李華球
  • 陷阱與誘餌:中美會因台灣開戰嗎?-胡瑞舟
  • 評論與分析菲律賓共和國針對非群島國家的武器:島嶼的Regime-俞劍鴻
  • 馬習會到朱訪美之深層意涵與後續影響-潘錫堂
  • 大陸反貪腐下的澳門博彩業-李志強
  • 新型威脅:外國恐怖主義戰士(FTF)與歐盟內部安全-張福昌
  • 由莫斯科看馬習會及南海衝突問題-姜書益
  • 2015年中美南海對峙與較勁之分析:從南海衝突延燒到區域國際會議-宋鎮照
  • 中國為何結伴不結盟?-陳麒安
  • 中共研發大型飛機與重型直升機之戰略意圖-應紹基
  • 承接九二共識之兩岸論述-張競
  • 克里米亞地緣爭奪戰的影響與啟示-胡逢瑛
  • 馬習會顯露的兩岸大不同-李華球
  • 從2015年兩岸高層會談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潘錫堂
  • 日本的戰略憂慮:新安保法與安倍主義-郭育仁
  • 澳洲與臺灣在南海議題合作之可行性初探-黃恩浩
  • 美機艦進入中國大陸所占南沙島礁附近水域或其上空有那些可能?-宋燕輝
  • 由莫斯科看伊斯蘭國的崛起、現況及未來發展-姜書益
  • 中共在南海設立防空識別區的機率與可能影響-王長河
  • 也談評鑑:教育部是否理解國際regimes,機制和措施?-俞劍鴻
  • 「跨越-2015」朱日和對抗演習劍指台灣?-陳建仲
  • 習近平訪美對於美中台三邊關係之影響-王高成
  • 創新思維突破南海僵局-張競
  • 美俄敘利亞博弈和俄中準軍事聯盟對世局之影響-胡逢瑛
  • 安倍政權下日本再生戰略-蔡錫勲
  • 觸底反彈: 新加坡2015年國會大選-劉曉鵬
  • 解讀中國「9.3」大閱兵的目的和影響評估-陳建仲
  • 論「一帶一路」-臺灣的機會、策略與選擇-陳昌宏
  • 當前中美的競逐-湯紹成
  • 近期國際恐怖主義發展與影響之探討-汪毓瑋
  • 中國大陸填海造陸工程之戰略安全面探討-王冠雄
  • 2015滬台雙城論壇顯示的深層意涵-李華球
  • 新安保法制立法中的日本民意動向-何思慎
  • 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與2016年5月之後的中華民國-俞劍鴻
  • 中日交鋒──解讀《新東京戰略2015》-陳建仲
  • 論「維持現狀」-楊開煌
  • 歐盟恐怖主義趨勢與難題-張福昌
  • 「南海仲裁案」之聽審與後續發展-宋燕輝
  • 解構2015年美日防衛合作指針-郭育仁
  • 高通反壟斷案對大陸手機產業升級的影響-李志強
  • 解讀習近平大國外交的戰略作為-顏建發
  • 再談我國的南海戰略-董立文
  • 中、俄海軍地中海聯合軍演的戰略意涵-應紹基
  • 由莫斯科看美中南海衝突問題-姜書益
  • 中國的經濟外交思維與實踐-陳麒安
  • 蔡英文的兩岸論述挑戰-郭正亮
  • 朱習會後值得關注與推敲的弦外之音-李華球
  • 日相安倍訪美與東亞情勢-何思慎
  • 伊斯蘭國的維吾爾外國戰士與當前新疆伊斯蘭治理策略-侍建宇
  • 「中」寮政經發展密切翻轉寮國區域戰略地位:從邊陲陸鎖國到區域新中心的陸聯國地位-宋鎮照
  • 國際危機組織認同台灣在布吉納法索民主轉型的角色及兩岸外交休兵的默契-嚴震生
  • 台灣新媒體輿情對政治影響之分析-賴祥蔚
  • 民進黨所謂的台海現狀-孫揚明
  •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回顧與展望-陳建仲
  • 澳洲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之過程與影響-黃恩浩
  • 從國家戰略高度看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劉佩真
  • 涅姆佐夫槍殺事件對俄羅斯國內外局勢的影響-胡逢瑛
  • 18:1的魔力:希臘反撙節氣勢下降,歐元區信心上揚-張福昌
  • 繼續解讀蔡英文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俞劍鴻
  • 「九二共識」的重要性-湯紹成
  • 美中台三邊應修正對美台軍售的歧見-李華球
  • 開明專制?李光耀的過失與影響-劉曉鵬
  • 太平島在南海仲裁案扮演關鍵角色-宋燕輝
  • 談當前俄羅斯的能源與經濟困境-姜書益
  • 中共「反介入」戰力的建構與美國的因應作為-應紹基
  • 從國防觀點看兩岸在M503航線雙贏之道-王長河
  • 2014年下半年兩岸關係的突變與影響-范世平
  • 兩岸金門會暫緩既是北京欠缺善意也是出於謀略考量-顏建發
  • 談韜論略話國防-胡瑞舟
  • 日本集體自衛權法制化發展與主要爭議-郭育仁
  • 中國大陸制定首部反恐怖主義法草案之探討- 汪毓瑋
  • 評再版的李光耀舊作:中國外交部檔案的視角-劉曉鵬
  • 未來大學的角色與功能-楊開煌
  • 「一帶一路」絲綢經濟跨區域戰略下的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發展:機會與挑戰-宋鎮照
  • 中國與俄羅斯聯盟的可能性初探-陳麒安
  • 臺海中線爭議  我方因應之道-王長河
  • 國際油價下跌與盧布貶值危機對俄羅斯內外局勢的影響-胡逢瑛
  • 繼「東海防空識別區」後,中國需要建立「南海防空識別區」嗎?-李貴發
  • 把臺灣轉化成一個以生産和國際建制有關產品加服務的跨國性公司-俞劍鴻
  • 從珠海航展看中國大陸航空工業發展-蔡翼
  • 中共國際維和之戰略意涵-張競
  • 文明衝突與兩岸關係-林濁水
  • 澳中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對區域及臺灣的衝擊-黃恩浩
  • 美古破冰影響初探-向駿
  • 歐盟內部安全治理的發展趨勢-張福昌
  • 中共召開首屆「世界華文文學大會」之研析-潘錫堂
  • 臺日漁業協議簽訂後之國際反應與我國因應-陳荔彤
  • 日本2014年第47屆眾議院大選對日本外交安全政策之意涵-黃偉修
  • 三軍統帥的職前教育─張競
  • 太陽花學運與九合一選後牽動兩岸關係新變局-李華球
  • 「習安會」的意義及對日、韓、「中」三邊關係影響-何思慎
  • 大陸新的兩個世界戰略:地緣政治再現?-湯紹成
  • 中印在中南半島的通道外交競賽-蔡東杰
  • 面對現實 正視機遇 創造機會 -史惠慈
  • 美國與日本介入南海爭端的策略與作法-宋燕輝
  • 習近平對臺發表一國兩制講話之原因與影響-范世平
  • 英國為什麼想要脫離歐盟?─張福昌
  • 伊斯蘭國的成立與歐巴馬政府的政策回應─張至涵
  • 美日防衛合作指針之可能走向─郭育仁
  • 從穿針引線到封頂與削減-解放軍參與對美政治戰與棄台論之興起─蘭寧利
  • 歐巴馬總統論述打擊「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戰略之發展-汪毓瑋
  • 兩岸產業合作的機遇與挑戰-龐建國
  • 中國在烏克蘭議題上的戰略利益乃短多長空-顏建發
  • 和平統一不如和平發展 一國兩制不如一中各表-李華球
  • APEC「馬習會」繫諸於習近平!但「馬王會」卻是操之在己?-張五岳
  • 廿一世紀的新冷戰態勢:俄中VS 美日-姜書益
  • 澳日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及其對臺影響-黃恩浩
  • 歐巴馬政府對烏克蘭危機的政策回應-張至涵
  • 南海U形線與國家利益-林正義
  • 中國大陸的「空天一體戰」-蔡翼
  • 北京當前的謀略在「亂台」,台灣內部尤需和解與團結-顏建發
  • 日本如何協助台灣參加TPP-蔡錫勲
  • 學運之後兩岸的和平發展關係-湯紹成
  • 台灣對香港民運的矛盾情結-郭正亮
  • 中國反恐問題的迷霧-董立文
  • 張志軍訪台所暴露的台灣主權危機-林濁水
  • 張志軍訪台後對兩岸關係之影響-范世平
  • 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之國際政治與戰略意涵-郭育仁
  • 安倍首相安保雙箭齊發的戰略意涵-何思慎
  • 我國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之策略建議-邱達生
  • 台灣會是下一個香港嗎?-李志強
  • 談普丁的上海之行與俄、中聯合軍演-姜書益
  • 民進黨為何歡迎張志軍訪台?-郭正亮
  • 318學運對於中共對台政策之影響-范世平
  • 歐巴馬亞洲之行的評析與因應-王高成
  • 歐巴馬訪問亞洲四國之策略與內涵:政治考量多於經濟利益-宋鎮照
  • TPP基本架構浮現,台灣需把握兩年的黃金準備期-郭永興
  • 中國大陸舉辦第十四屆西太平洋海軍會議之背景與安全意涵-黃恩浩
  • 雲南經濟戰略地位的轉變與商機:台灣的契機-宋鎮照
  • 論中國大陸實施《旅遊法》以來對台灣之影響與因應之道-潘錫堂
  • 日本新武器出口政策淺析-郭育仁
  • 美、日的「同盟困境」與安倍的權力危機─何思慎
  • 「黑幫」:膚色角度下的羅德曼北韓行-劉曉鵬
  • 台灣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意義-李志強
  • 美國介入南海法律戰,臺灣如何因應?-宋燕輝
  • 談烏克蘭危機與克里米亞問題-姜書益
  • 我國海軍陸戰隊的新任務與新角色-胡克勇
  • 日本的TPP策略與對台灣的啟示-李世暉
  • 歐盟的和平角色:從歐盟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談起-張福昌
  • 王張會之後兩岸應該正視的幾個問題-李華球
  • 安倍訪印有可能促使中國趁勢戰略西移-顏建發
  • 北京天安門撞車襲擊事件與新疆本土化伊斯蘭主義發展 -侍建宇
  • 王張會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意義-王高成
  • 獨狼式恐怖分子之發展及防制策略之研究-汪毓瑋
  • 台灣參與TPP的務實戰略思考-劉世忠
  • 簽署租稅協議對兩岸投資的影響-陳昌宏
  • 馬習APEC會面,北京的戰略與思維-范世平
  • 俄羅斯亞太政策之述評-姜書益
  • 另類觀點檢視台灣本島防禦作戰-蔡翼
  • 解析日本2013年〈防衛計畫大綱〉-郭育仁
  • 南海國際法律戰之現況與可能發展-宋燕輝
  • 如何解讀中國的強勢外交?-林坤達
  • 泰國紅黃陣營抗爭再起與政治僵局-宋鎮照
  • 中國大陸地緣戰略之經營-蘭寧利
  • 三中全會經改能走多遠?-郭正亮
  • 日本「國家安全會議」建置之研析-何思慎
  • 中國大陸公布防空識別區對區域安全之影響-王高成
  • 新加坡外勞暴動的深層原因-劉曉鵬
  • 日本通過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設置法及特定秘密保護法之意涵-蔡增家
  • 台灣的邊緣化危機浮上檯面-郭正亮
  • 亞洲『領導人經濟學』給台灣的啟示-陳昌宏
  • 另一種「中」星關係: 從習近平過門不入説起-劉曉鵬
  • 希望?還是泡沫?-中國大陸的「新型城鎮化」-宋國誠
  • 首屆和平論壇對兩岸關係的意義-王高成
  • 談俄羅斯與印度軍事科技合作的戰略意義-姜書益
  • 習近平「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下的台灣空間-林濁水
  • 中、日由「冷和」走向「冷戰」?-董立文
  • 安倍外交策略對東亞局勢影響與臺灣因應策略-郭育仁
  • 從山寨手機興衰看大陸經營環境的轉變-李志強
  • 歐盟與美國共同建構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TTIP的演進與效應-張福昌
  • 對2013「台灣政策法案」的觀察-湯紹成
  • 中科院在國防科技武器發展應有的角色-李貴發
  • 當前北京對台工作所出現的七個憂慮-范世平
  • 安倍凝聚TPP共識對台灣的啟示-郭正亮
  • 中國大陸經濟問題與臺灣因應對策-孫明德
  • 中共要求美國停止對台軍售之分析-王高成
  • 解讀2013年版澳洲國防白皮書的中國政策-黃恩浩
  • 中俄東北亞軍事演習的戰略意涵-蘭寧利
  • 列強在中亞能源競爭的新趨勢-姜書益
  • 「吳習會」有助兩岸啟動政治對話-潘錫堂
  • 馬來半島的反風-劉曉鵬
  • 近期日「中」關係:僵持或轉機-何思愼
  • 北京對台政策的轉化-湯紹成
  • 「民進黨對中政策擴大會議」發言稿-蘇起
  • 探索台灣「瀕海防衛作戰」新思維-蔡翼
  • 習近平如何圓他的「強軍夢」?-康鳳
  • 習歐會與美歐關係:東盛西衰的見證-湯紹成
  • 近期中日釣魚台爭議的發展及我國的因應之道-蔡增家
  • 兩岸議題可望在2014年的七合一選舉提早登場-顏建發
  • 中共遠洋艦隊與海外休補-胡克勇
  • 民進黨對美外交的典範變遷-劉世忠
  • 飛行安全不容疏失-李貴發
  • 陸資來台政策研析-徐東海
  • 北京近來積極推動兩岸政治對話之目的與影響-范世平
  • 大陸政策與「中國」政策之差異與結合-楊開煌
  • 「歐習峰會」對中美軍事關係的前景預判-亓樂義
  • 台灣四面環海為什麼海洋戰略不被重視?-蘭寧利
  • 德國模式與兩岸關係-湯紹成
  • 怒海爭油,台灣在南海問題上豈能「缺席」?-蔡翼
  • 中俄簽署蘇-35戰機與拉達級潛艦軍售協議的戰略意涵-應天行
  • 台菲漁業衝突事件之美中因素分析-王高成
  • 從H7N9反思兩岸醫藥合作的方向-陳昌宏
  • 北韓核武與東北亞戰略賽局-賴怡忠
  • 臺灣夢?中國夢?臺灣不能動搖主權獨立的堅持-顏建發
  • 從漢光29號演習看募兵制-李貴發
  • 中共在 2013 年兩會之人事變遷與政治意涵-蔡文軒
  • 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PPIT)-詹滿容
  • 從博鰲論壇看日後習近平對台工作之發展方向-范世平
  • 辜汪會談的時代啟示-蘇起
  • 恐怖主義威脅與當前美歐之「反激進化」努力-汪毓瑋
  • 儒家文化與政府施政-胡全威
  • 談頁岩氣革命與俄羅斯能源出口的危機-姜書益
  • 歐債危機向東延燒:塞普勒斯何去何從?-張福昌
  • 「活路外交」的理論分析-陳麒安
  • 近期中共對周邊安全風險的認知與備戰作為-蔡萬助
  • 日韓政權輪替後對我國經貿之影響-劉德海
  • 兩岸關係和平與發展之先後順序-左正東
  • 習近平接班後中共對台工作之可能方向-范世平
  • 北韓廢止韓戰停戰協定對東北亞安全之衝擊-劉德海
  • 增進兩岸理解工程要從高考命題開始做起-楊景堯
  • 淺談中國大陸國有石油公司海外擴張的趨利導向與自主性-劉致賢
  • 中國大陸的「新兩岸論述」-兩岸和平發展的「屋頂理論」-宋國誠
  • 從運-20大運輸機首飛成功談中國大陸空軍的戰略投送-蔡翼
  • 俄羅斯對中日釣魚臺衝突之看法和立場-姜書益
  • 兩岸涉外事務協商之攻防-黃偉峰
  • 十八大後中共對台政策與台灣的因應-王高成
  • 歐洲債務危機:經濟問題、政治解讀-卓忠宏
  • 「釣魚台」-美日中關係的政治籌碼-李貴發
  • 安倍晉三與日本傳統右翼政治論述的差異-侍建宇
  • 展望朴槿惠政府的內政外交-李明
  • 我們是坐在寶山上的乞丐-樓宇偉
  • 兩岸安全互信從撤彈及建立軍事熱線電話開始-李貴發
  • 保釣危機的風險與機會-郭正亮
  • 南海的國際競逐與台灣的選擇-顏建發
  • 海峽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探討-張五岳
  • 2012年眾院大選後日本政治的可能發展與對我影響-黃偉修
  • 由俄中第十七屆軍事科技合作年會談起-姜書益
  • 全球研究學對主權國家理論的反思及其對台灣全球化的詮釋-林義鈞
  • 論陸資來臺對我經濟之影響與我因應對策-陳昌宏
  • 中共十八大權力改組後的兩岸關係發展新局及相關政策建議-曲兆祥
  • 後ECFA時代的兩岸政治關係-宋國誠
  • 中國大陸的自由貿易戰略與我因應作為-柯惠敏
  • 談中國大陸與周邊鄰國的水資源衝突問題-姜書益
  • 梁光烈訪問印度之分析-陳牧民
  • 世維會發展與困境-侍建宇
  • 日本「國有化」釣島對日「中」關係的影響-何思慎
  • 中國大陸崛起與澳大利亞的安全困境-黃恩浩
  • 從海陸新人事探討兩會運作與兩岸事務決策-吳釗燮
  • 十二年國教與高等教育關係的迷思-楊景堯
  • 由亞太經合峰會看俄羅斯的亞太政策走向-姜書益
  • 台灣民主的反思-蘇起
  • 從防衛白皮書解讀日本對於中國大陸軍事發展之疑慮-李大中
  • 建立共同價值 先從台灣做起-楊景堯
  • 痛陸生來台政策成效的退步-楊景堯
  • 由普丁北京之行看上海合作組織的內部矛盾-姜書益
  • 西藏自焚與中國政治-侍建宇
  • 中土兩國關係下的新疆-侍建宇
  • 習近平這個人:思想、經歷與治理-宋國誠
  • 日本對中共十八大及近期日中關係的看法-黃偉修
  • 習近平時期的對台政策-宋國誠
  • 台灣應建構「有效的」國防武力-李貴發
  • 歐元區的阿基里斯腳踝是在財政政策-沈中華
  • 中共第五代領導人與決策模式-寇健文


  •  

    台北觀點
     
    相關媒體報導
    2018.11.12
    蘇起:中美衝突熱點 台灣最危險
    2018.11.12
    蘇起:中美是競爭而非對抗
    2018.11.12
    蘇起示警 陸美打仗就是為台灣
    2018.05.17
    蘇起:沒說過「九二共識」不重要
    2018.05.06
    陸從大戰略審視兩岸問題
    2015.05.26
    孫亞夫:兩岸關係勿拖回2008年前動盪的老路
    2015.05.26
    孫亞夫:兩岸倒退 將寸步難行
    2015.05.26
    孫亞夫:破壞92共識 將寸步難行
    2015.05.25
    台北论坛基金会举行两岸新局研讨会
    2015.05.25
    紅藍綠台北聚首 熱議變動中的兩岸新局
    2015.05.25
    預言中美關係不穩 朱雲漢「對兩岸未來走向非常憂慮」
    2015.05.25
    孫亞夫: 堅持九二共識 反對台獨
    2015.05.25
    蘇起:兩岸今年變化尤其多 影響大更難談
    2015.05.25
    變動中的兩岸新局 會是峰廻路轉的
    2015.05.25
    變動中的兩岸新局 回顧與前瞻研討會
    2015.04.05
    「台灣靠外貿 怎可當中國不存在?」
    2015.04.05
    兩岸政策菁英班 藍綠你儂我儂
    2014.01.04
    兩岸菁英研習班 擬組團訪陸
    2014.01.04
    兩岸菁英研習班 擬組團訪陸
    2014.01.04
    Politicians planning a visit to China
    2014.01.03
    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4.01.03
    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4.01.03
    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4.01.03
    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4.01.03
    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4.01.03
    兩岸/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4.01.03
    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3.01.03
    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3.01.03
    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4.01.03
    四月赴大陆参访 台湾政务官和“立委”兴趣高
    2013.05.07
    引進陸媒 王郁琦:江個人看法
    2013.05.07
    郭正亮:辜汪模式已不夠用
    2013.05.07
    蕭萬長:解政治分歧時機不成熟
    2013.05.07
    劉兆玄:兩岸應設智庫化解歧見
    2013.05.07
    蘇起:兩岸政治談判時機未成熟
    2013.05.07
    蕭萬長:時機不成熟 促社會網路多元對話
    2013.05.07
    孫亞夫 盼創造兩岸政治對話條件
    2013.05.07
    邱進益披露 裸身談判內幕
    2013.05.07
    治媒體亂象 江丙坤建議引進央視 學者批無知
    2013.05.07
    孫亞夫 在台嗆談一中反獨
    2013.05.07
    江丙坤促談和平協議 蕭萬長不認同
    2013.05.07
    蘇起:兩岸實力往陸傾斜 令人憂
    2013.04.30
    辜汪會談20周年座談 蘇起:以拖待變 恐虛化兩岸關係
    2013.04.30
    紀念辜汪會談20年 紅藍台北聚首回顧展望
    2013.04.29
    啟動兩岸政治談判? 藍營認不宜
    2013.04.29
    辜汪20週年紀念座談 吹儉樸風吃便當
    2013.04.28
    辜汪20年座談會 兩岸政治對話成焦點
    2013.04.28
    台北論壇舉辦辜汪會談紀念活動
    2013.04.28
    辜汪會談20周年 影響兩岸關係深遠
    2013.04.28
    蕭萬長:現階段沒政治談判條件
    2012.07.19
    洪博培:兩岸交流 台灣在教育大陸
    2012.07.19
    洪博培:勤奮人民與民主價值 台灣實力強大
    2012.07.19
    美前駐中大使洪博培:中國第五代領導人 較強勢霸道
    2012.07.19
    洪博培台北演講 大談最愛臭豆腐泡菜
    2012.07.19
    洪博培:台美共享價值關係密切
    2012.07.19
    耳聞棄台 洪博培:美台關係緊密
    2012.07.19
    美前駐北京大使:陸第5代領導人 可能更難搞
    2012.04.28
    創台北論壇 蘇起謙稱書生夢
     2012.03.28
    前美國安會官員貝德:美國不會放棄台灣
    2012.03.28
    前美國安會官員貝德:美國不會放棄台灣
    2012.03.28
    美前國安會官員:棄台「想都不用想」


                                                     more
    台北論壇 11077 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五段510號12樓之2
    電話 : 2726-0855 ∣ E-Mail :service@taipeiforum.org.tw
     © 台北論壇
    網站地圖 Sit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