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對印度華語教學的考察—兼論臺灣的利基  --董玉莉

對印度華語教學的考察兼論臺灣的利基*
董玉莉
中原大學兼任講師、尼赫魯大學教育博士候選人

   壹、前言

  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崛起及華語的應用逐漸受到國際重視,使得國際上出現學習華語風潮。粗估計有超過3,000萬的外國人士投入學習華語文之列,並有超過2,500所大學已開設華語課程。(註1)隨著中印經濟關係越來越緊密而增加了許多工作機會,這股華語學習熱潮也在印度大幅增長。目前華語也逐漸成為印度大學生選修的熱門外語之一,也有許多坊間補習班開設華語課程,吸引許多在職人士學習華語,這也促使印度政府近年開始重視華語教育,並擬於全國高中開設華語作為第二外語選修課程,估計至少需要一萬名華語教師。(註2)

  由於印度本身嚴重缺乏華語師資,當地的華僑亦少,故極需要中國大陸或臺灣等華語社會的教師支援。但印度與中國大陸之間存有許多嫌隙,使得印度對於來自中國大陸的華語教師有所保留。中國駐印度的外交官便坦承,由於中國華語教師獲得印度簽證的程序冗長不便,所以鮮少有中國大陸的人在印度教授華語。(註3)原擬於印度尼赫魯大學(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設立的孔子學院也延宕至今。相對地,印度對於臺灣的華語教師,則沒有類似中印關係間的政治考量,故持歡迎態度。

  我國的華語教育質量俱佳,據教育部國際文教處統計,臺灣一年可培養2,500位華語師資。面對印度華語市場需求的契機,我國應該善用既有優勢及基礎,積極進入印度華語師資市場,擴展我國的軟實力。但臺灣進入印度開展華語教學的時間不長,臺灣的華語教師也面臨印度當地的文化、環境等挑戰。故本研究希望能進一步研析印度大學的華語教學現況,並提出具體建議,以期提供印度最新的華語教育現況給臺灣相關單位評估與計畫前進印度實施華語教學的可能性與相關決策的參考資料。

   貳、印度大學的華語教學

  華語在印度當地屬於外國語言,一般人接觸到華語的機會並不多。雖然有極少數的中學將華語列為選修課程,但都是由印度籍師資負責教授。在印度的教育學程裡,大學裡開設的中文相關科系才是華語文教學的主要場域。文豪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創建的「國際大學」 (Visva-Bharati)在1937年便成立中國學院(Cheena Bhavan),從事中文教學及中國文化研究。到了1960與1970年代,德里大學(University of Delhi)與尼赫魯大學(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 JNU)等大學也開始從事漢語教研。目前,已有許多印度大學開設中文或中國研究(China Studies)相關系所,學習內容主要是中文、中國政治外交、華人社會文化與政治經濟等。
  
  隨著中國崛起與相關的經貿交流,印度學生對中國研究的興趣大增。德里大學東亞研究系教授中國歷史的Madhavi Thampi教授便表示,申請入系的學生在這五年中大量暴增。(註4)印度中國研究智庫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中國研究中心)主任 Alka Acharya教授也觀察到,目前印度的華語學習人數一直在增加,特別是大學生。就學習動機而言,多數人是以經商為目的,也有許多人是為了研究工作而學習華語。該機構目前正與國立清華大學協商華語教學合作計畫,希望強化華語的教學資源及研究。(註5)
  
  印度學習華語的熱潮漸漸興起,但是印度大學的華語教學環境並未能符合需求。尼赫魯大學中文與南亞研究中心(Center of Chinese & Southeast Asian Studies)主任B. R. Deepak(狄伯杰)教授便指出,目前印度大學裡教授中文的多是印度籍的老師。有些學生或在職人士為了更有效率地學習中文,只好花錢去有母語師資的私人補習班上課。但即使在私人補習班中,印度籍的中文師資還是佔了大多數,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雖然,印度中等教育中央委員會宣布從2011年4月起將漢語列為印度中學的外語課程之一,但嚴重的華語師資短缺將會使計劃顯得遙遙無期。(註6)

  筆者旅印期間,也曾於2010年獲攬至印度國立英蒂拉甘地空中大學(The Indira Gandhi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IGNOU)教授華語。選修的學生便是自費的在職人員,學習華語的目的多是希望能增加就業選擇並提升薪資。筆者授課之初,班上僅有12位學生。經過兩個月後,學生人數增至22人。新加入的學生則告知,是因為聽聞老師是中文母語人士,所以才於中途加入選修。可見,以母語為師資有助吸引印度人學習華語。

  目前印度政府對華語教學未有明確的政策,但學習華語的人數仍持續增加。然因中印關係惡化,師資一直都是一個大問題。故這正是臺灣華語教育前進印度的大好時機。但由於臺灣慣用的正體字教學不同於中國大陸使用的簡體字,是否會造成印度學生選修臺灣教師時有所疑慮?B. R. Deepak (狄伯杰)教授以其自身學習中文的經驗表示,字體並不會造成問題。Deepak教授本身是先學簡體中文,再經由廣泛閱讀來認識正體字。他認為,若學生能一開始就學習正體中文,會更容易理解簡體中文。(註7)

   参、印度「臺灣教育中心」的運作現況觀察

  為開發印度華語教學市場的潛能及推廣正體字,教育部委託國立清華大學在印度設立「臺灣教育中心」(Taiwan Education Program)。清大採取與印方大學合作的模式,由我方派遣教師,對方提供場地、硬體設備等行政支援。於2011年8月清大成功地在哈雅納省(Haryana)金德爾全球大學(O.P. Jindal Global University)設立第一所臺灣教育中心,同年11月則於北方省(Uttar Pradesh)諾伊達(Noida)亞米提大學(Amity University)成立第二所臺灣教育中心。此兩所臺灣教育中心目前皆已開班授課,分別有2位及4位臺灣籍華語教師負責華語教學,學生來源則以金德爾全球大學、亞米提大學在校生為主。

  清華大學已經與印度國立伊斯蘭大學(Jamia Millia Islamia)簽約設立第三所臺灣教育中心,預計明年一月初可以開始授課。這將是第一所於印度國立大學設置的臺灣教育中心,且該大學將分攤教師薪資及提供教師免費住宿等,顯見對方與臺灣合作進行華語課程的熱切意願。目前清大也繼續與班加洛(Bangalore)及清奈(Chennai)的知名大學洽談中,以便將臺灣教學中心推廣至印度南部地區。

  臺灣教育中心提供母語師資與正體中文授課,是此課程的兩大特色,有別於印度其它的華語教學課程,是印度華語文教育體系首創。透過華語教學,也有效地推廣臺灣的整體形象及吸引力。一位臺灣教育中心的學生(金德爾大學在校生)便向筆者表示,目前他最想拜訪的國家便是臺灣。另一位學生(亞米提大學在校生)則表示,以前只知道「Taipei 101」(台北101大樓),現在對臺灣的瞭解則較以前廣泛。

    肆、政策建議

  一、印度華語市場潛力大且未被充分開發:印度對華語教學的需求甚殷,且印度國內大學缺乏以華語為母語的教師。倘印度的中學也開始進行華語教學,其需求將更強烈,實為臺灣應該掌握的契機。但國內對於印度仍有嚴重的陌生感與距離感,僅靠兩三所臺灣教育中心,自然難以兼顧印度這樣一個大國。故應該思考投入更多資源經營,例如,是否考慮成立「華語教育輸出印度」行動方案,整合相關部會,進行印度華語教育市場需求調查(如大都會、城市、鄉村的需求)、印度合作單位遴選、華語師資培育、學生招募、華語證照核發、正體字宣傳等,擬訂不同時期的行動計畫等。惟有積極正視印度華語教學市場的潛能,投入相對的準備,才有可能分食此一「大餅」。

  二、克服印度的特殊性:許多臺灣的大學都設有華語師資培訓課程或華語教學中心,但臺灣的華語教學訓練中也鮮少以印度學生為設定對象,自然也不瞭解印方的確實需求。事實上,國內大學內不乏印度籍學生,他們或多或少也在國內選修一些華語課程。若能累積這些印度生的學習經驗與面臨問題,將有助印度的教學工作。另一方面,由於臺灣與印度的風俗民情差異甚鉅,為避免華語老師到印度後產生文化震撼,建議在華語教師前往印度前,也應接受一些印度社會文化的課程,以減少對印度當地的不適性。

  三、鼓勵中文系所交流:在筆者的訪談過程中,印度大學相關系所均表示有意與我方進行合作交流。故建議臺灣的中文系所應主動強化與印度校方交流,如教師交換、學生交流等等。一方面讓印方更瞭解我國在華語教學領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利雙方建立管道,有利我國至印度推展華語教學。

  四、繼續推廣臺灣教育中心:清大在印度設置的臺灣教育中心已經有相當成效,並引起許多印度學校的注意而爭相提出合作計畫,故值得持續推動。但目前的合作模式中,第一所及第二所臺教中心的教師薪資均由我方提供。限於預算的限制,這樣的合作模式將不利於廣設新的臺灣教育中心。我方應該尋求印度合作夥伴承擔更多的財政分攤,例如分攤教師薪資等,以便在有限的預算下,可以設立更多的臺教中心及派遣更多臺灣籍老師,以擴大其成效。

*本文研究之田野調查受臺北論壇「政策創新獎勵研究」方案所補助。訪印期間,並蒙受清華大學全球長王偉中教授提供協助。特此致謝。
註1: 相關數據,見張良民,「全球華語學習熱潮與僑教發展」,研習資訊,第23卷第2期,95年4月,頁9-15。
註2:「印度盼我提供萬名華語教師」,中時電子報,2011年5月10日,網址
註3:“Chinese teachers hardly get Indian visa: Chinese diplomat,” Indo-Asian News Service, January 14, 2009.
註4:“Hello hanyu,” Indian Express, January 1, 2011.
註5: 作者於2012年08月09日在印度新德里訪談Prof. Alka Acharya。Prof. Acharya目前亦擔任印度國家安全諮詢委員一職。
註6:作者於2012年0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訪談Prof. B. R. Deepak。
註7: 同上註。

Download PDF

台北觀點
 
相關媒體報導
2015.05.26
孫亞夫:兩岸關係勿拖回2008年前動盪的老路
2015.05.26
孫亞夫:兩岸倒退 將寸步難行
2015.05.26
孫亞夫:破壞92共識 將寸步難行
2015.05.25
台北论坛基金会举行两岸新局研讨会
2015.05.25
紅藍綠台北聚首 熱議變動中的兩岸新局
2015.05.25
預言中美關係不穩 朱雲漢「對兩岸未來走向非常憂慮」
2015.05.25
孫亞夫: 堅持九二共識 反對台獨
2015.05.25
蘇起:兩岸今年變化尤其多 影響大更難談
2015.05.25
變動中的兩岸新局 會是峰廻路轉的
2015.05.25
變動中的兩岸新局 回顧與前瞻研討會
2015.04.05
「台灣靠外貿 怎可當中國不存在?」
2015.04.05
兩岸政策菁英班 藍綠你儂我儂
2014.01.04
兩岸菁英研習班 擬組團訪陸
2014.01.04
兩岸菁英研習班 擬組團訪陸
2014.01.04
Politicians planning a visit to China
2014.01.03
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4.01.03
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4.01.03
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4.01.03
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4.01.03
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4.01.03
兩岸/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4.01.03
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3.01.03
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3.01.03
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4.01.03
四月赴大陆参访 台湾政务官和“立委”兴趣高
2013.05.07
引進陸媒 王郁琦:江個人看法
2013.05.07
郭正亮:辜汪模式已不夠用
2013.05.07
蕭萬長:解政治分歧時機不成熟
2013.05.07
劉兆玄:兩岸應設智庫化解歧見
2013.05.07
蘇起:兩岸政治談判時機未成熟
2013.05.07
蕭萬長:時機不成熟 促社會網路多元對話
2013.05.07
孫亞夫 盼創造兩岸政治對話條件
2013.05.07
邱進益披露 裸身談判內幕
2013.05.07
治媒體亂象 江丙坤建議引進央視 學者批無知
2013.05.07
孫亞夫 在台嗆談一中反獨
2013.05.07
江丙坤促談和平協議 蕭萬長不認同
2013.05.07
蘇起:兩岸實力往陸傾斜 令人憂
2013.04.30
辜汪會談20周年座談 蘇起:以拖待變 恐虛化兩岸關係
2013.04.30
紀念辜汪會談20年 紅藍台北聚首回顧展望
2013.04.29
啟動兩岸政治談判? 藍營認不宜
2013.04.29
辜汪20週年紀念座談 吹儉樸風吃便當
2013.04.28
辜汪20年座談會 兩岸政治對話成焦點
2013.04.28
台北論壇舉辦辜汪會談紀念活動
2013.04.28
辜汪會談20周年 影響兩岸關係深遠
2013.04.28
蕭萬長:現階段沒政治談判條件
2012.07.19
洪博培:兩岸交流 台灣在教育大陸
2012.07.19
洪博培:勤奮人民與民主價值 台灣實力強大
2012.07.19
美前駐中大使洪博培:中國第五代領導人 較強勢霸道
2012.07.19
洪博培台北演講 大談最愛臭豆腐泡菜
2012.07.19
洪博培:台美共享價值關係密切
2012.07.19
耳聞棄台 洪博培:美台關係緊密
2012.07.19
美前駐北京大使:陸第5代領導人 可能更難搞
2012.04.28
創台北論壇 蘇起謙稱書生夢
 2012.03.28
前美國安會官員貝德:美國不會放棄台灣
2012.03.28
前美國安會官員貝德:美國不會放棄台灣
2012.03.28
美前國安會官員:棄台「想都不用想」


                                                 more
台北論壇 11077 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五段510號12樓之2
電話 : 2726-0855 ∣ E-Mail :service@taipeiforum.org.tw
 © 台北論壇
網站地圖 Sit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