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思辨人類安全:泰國與臺灣關係發展之新議題


思辨人類安全:泰國與臺灣關係發展之新議題*
考察報告

謝明勳
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一、前言
  在全球化發展下,吾人身處的亞洲實已產生巨大變遷,包括亞洲各國藉由區域整合策略而展開合縱連橫的經濟合作。從地理經緯度上,吾人可以清楚找到臺灣在亞洲的位置,然從亞洲的發展角度視之,臺灣的亞洲位置在哪?
  盱衡臺灣現況,國政問題經緯萬端,政府任一決策將牽引我國的興衰與未來。面對上述課題,我國有必要從政治、經濟、外交、文化與非傳統安全(Non-Traditional Security)等層面提出因應措施與策略研究;佐以客觀角度檢視臺灣總體的對外發展方針,除了構律兩岸關係政經發展框架,亦需重思「新南向政策」:發展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與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審視國家發展目標,在此歷程中不僅須厚植我國實力,更應與東南亞國家尋求共同利益,俾提升臺灣在國際社會上的競爭力,建立一個可以博弈全球發展的因應戰略。
  筆者此次幸獲台北論壇基金會「政策創新研究獎勵」經費資助,特於2013年元月至二月親至泰國當地進行田野考察,植基「寓評於介」原則,藉由拜訪執政黨人士(Pheu Thai Party, 為泰黨)、泰國學界(朱拉隆功大學亞州研究所中國研究中心、泰國法政大學、大城皇家師範大學),獲取現今泰國政治經濟發展情勢、國家總體發展目標、國家內政外交相關政策的口述資料,俾益於彌補國內對該方面研究之闕漏。在此經驗基礎上,兼以全球化發展與區域整合為背景,本研究係以「人類安全」(Human Security)概念的具體面向:「環境安全」(environmental security)為論述主軸,實質討論我國與泰國雙邊合作發展的可行性與侷限性,進而對兩國的未來發展路徑提出瞻望與判準,冀期提供相關芻議、參考依據與相應對策以供我國政府卓參。

二、丈量:盈拉政府的國家政策
  面對全球化下國際體系與亞太區域形勢變革,泰國亦依據國際情勢之變遷發展,重新調整國家政策與外交戰略,俾應對當代國家發展問題,確保國內政局穩定與國家利益。
  針對泰國外交政策動向,Phakin Chotiwetsin教授指稱:「盈拉(Yingluck Shinawatra)政府甫上任時向國會提出的國家政策中,並未重視與東協國家的關係(大區域),僅較為重視毗鄰國家(緬甸與遼國)的關係(小區域)。執政迄今也未具體看到政府提出對外發展政策,目前的外交政策與前任總理艾比西(Abhisit Vejjajiva)政府的外交政策未有顯著差異,國家政策依舊沒有重大變革」。渠進而分析,盈拉政府似以整頓國內,建立群眾基礎為中短期目標。(註1)Vorasakdi Mahatdhanobol教授同意此看法,並明確表示盈拉政府的執政團度泰半來自企業家與學術界,具有很強的執行能力,渠等所擬定之國家政策較為務實。例如,政府向中國大陸購買平板電腦並分送至各小學供一年級學生使用,以及健保政策皆讓廣大人民直接受益,許多原先未支持盈拉政府的人民甚至轉而支持該政府。(註2)
  循此,面對泰國強調國內發展的優先政策,以及維持其與中國大陸的良善關係,臺灣欲藉由政治經濟途徑建立台泰雙邊國家主權地位的機會甚微。然面對國際政治的新棋局,Phakin Chotiwetsin教授與Vorasakdi Mahatdhanobol教授建議我國應採取開放視野、動態觀點,先行穩健推動台泰雙邊的經濟文化交流與協商,另據以「人類安全」概念,將「環境安全」議題做為雙邊實質交流的合作項目。渠等所持原因乃係泰國身為「人類安全網」國際組織(Human Security Network)的會員國,國內於2002年成立「社會發展與人類安全部」(Ministry for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uman Security),明確表述泰國將會與其他國家合作以解決影響人類安全的跨國議題。相關政策亦符合泰國憲法第五章基本國家政策指導原則中宗教、社會、衛生、教育與文化原則(第80條第1款)與經濟政策原則(第84條第4、5、6款)的規定,適足以顯見該國對「人類安全」之重視。

三、方針:環境安全與災害管理
  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在2012年的《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and Migration in Asia and the Pacific》報告書中表示氣候變遷與環境議題將對人類安全與人道危機造成嚴重衝擊,尤其是亞太地區天然災害頻仍,國家必須具體策訂因應政策,俾適應環境變遷所造成的巨大威脅。
  究實此點,Samchaiy Sresunt教授提出該國案例。泰國經年飽受水患洪災之苦,政府相關部門對於災害管理缺乏整體規劃,應急體制未臻完善,加上盈拉政府在救災問題上的經驗明顯不足,導致災情不斷擴大,人民對於安全保障需求因而不斷提升。渠進而指出,洪水災害發生後,盈拉政府也曾召開檢討會議,責令相關單位加強防災管理系統,更期盼借鑑現代化國家的經驗實踐與處理態樣,俾降低國家人民的經濟減損與社會成本支出。(註3)爰此,泰國身為發展中國家,大規模的防洪避險與災害管理受到技術、觀念、經濟與體制等因素的制約將更為鮮明與苛刻,亦更有必要借鑑相關理論研究與實務操作改進國家整體災害管理機制。
 經筆者與Samchaiy教授討論,渠瞭解我國亦長年遭逢地震洪水等重大災害,政府單位自有因應對策與防救災體系可與泰國進行交流,其途徑可由官方與非官方同時配合進行,且事涉人道救援等非政治議題,較為可行。官方可提供的具體合作項目包括:(1)災害風險管理、(2)防災減災策略、(3)災害應急系統、(4)災後補償措施。民間團體組織則可提供人員、物資的運送與供應,強調人道協助的無國界精神。
  縱深臺灣對外問題,國際空間依舊受到中國大陸的牽制而與其他國家在相互定位、外交問題談判,以及國家利益談判中皆存在衝突和矛盾。面對國家主權疆界的不易攻破,唯有在人類安全基調上,以民間組織團體為中介,共同針對環境安全與災害管理提出因應措施與策略研究,達成雙邊跨國性的技術交流與襄助合作。另一方面,兩國若能在實務上建立災害資訊平台架構,藉由資源共享機制,有效落實雙邊災害防救系統之馳援,方為後續我國與其他諸國進行合作交流之參酌標準。

四、重繪:思維轉變與行動實踐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增速與人口成長迅猛,當代各種災害問題以及環境議題日益突顯。肇因其自身的跨域性與複雜性,全球環境變遷與人類安全關聯性遂成為國際社會、各國政府、學者和公眾討論的焦點議題。依據「全球環境變遷與人類安全」(the Global Environment Change and Human Security, GECHS)的《全球環境變遷與人類安全》計畫書聲明:「當個人或社群可以自由的享受人權、社會權利與環境權等權利而不再感受到威脅之際,即是達到人類安全境界」。(註4)全球氣候環境等問題具有危及人類生存安全的急迫性,故而各國在面對相關議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凝聚人類共同意識與建構國際規範。
  此外,在當前經濟活動全球化(Globalization)與區域化(Regionalization)的影響下,推動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以穩健拓展國際生存空間儼然成為現今我國外交政策的主軸。基於臺灣與泰國關係的長期友好發展,雙邊應從現實與前景的角度構築穩定合作機制,經由正視文化產業交流與人類安全實踐,拓展彼此實質關係。循此,在確保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上,「人類安全」的概念成為一可供議論的新視角,該視角除了軟性突破國家政治主權的邊界,亦為國家合作提出修正或擴充的新觀念,藉由此項更為穩健的相對措施與戰略選擇,提升國家雙邊合作的水準與層次,俾使臺灣以一種新思維重新檢視國家發展路徑並擘畫一個更符合實際的政策執行方略。

五、瞻望:對我國的幾點思考及政策建議
(一)對我國的幾點思考
  面對亞太情勢變遷,我國政府在國家政策發展路徑上,除了西進大陸的開放政策外,「南向」政策理應重新審視,否則在國家對外政策規劃上勢必造成一缺口。本研究強調重點與思考面向乃係在波譎浪詭的全球化發展與區域整合下,論衡泰國與臺灣雙邊關係發展的新路線-「人類安全」,並具體從環境安全與災害管理的視角鋪陳雙邊發展的適切性,透過官方與非官方途徑拓展合作事項,其重要意義有三:

  1. 政策的理性取向:從人類安全的角度可矯正國家政府的相關政策轉向重視以「人」為核心的目標,改善人民生活的環境安全,保障個人安全的重要性。其確實提供我國一個新思考面向,包括國家與國家之間如何在該層次上進行實質性與可操作性的互惠合作,遂為我國對外政策上的一個突破方向。
  2. 國家的外交戰略:邇來,東南亞地區已再度成為各主要強權國家關注對象。對臺灣而言,除了政治與經濟意涵外,東南亞對我國更具有重要的安全戰略意義,若能重啓「新南向政策」,建立專責機構密切關注包括泰國在內的東協國家之政治、經濟、文化與外交運作,俾我國妥適調整總體外交戰略對策。
  3. 國家的永續發展:人類必須從觀念與實務上改變對自然環境的傳統態度,建構新的價值標準與法律規範,關注經濟建設與環境生態的相互協調以獲取國家永續性的發展。

(二)政策建議
  從歷年洪災中暴露泰國政府在救災問題上的經驗不足與若干缺失。為加強臺泰雙邊關於防災建設、救災體系和人道互助的有效性與持續性,並從實務面確保兩國合作發展不致中斷,筆者爰擬具「三點建議」如次:

  1. 政府單位主導:藉由政府主導與政策引導,傾力提供我國防洪抗災經驗,包括防災減災的「工程學派」與災害研究的「非工程學派」;藉由相關部門協同配合,層層建立兩國相對應的防災機構並強化緊急救難機制的運作能力。

  2. 民間組織輔助:當災害發生時,政府駐外單位應移撥人員協助我國民間救難組織或慈善團體迅速前往當地以提供必要人道救援,後繼妥善安置受災民眾,籌設避難安置場所,積極處理災荒救濟與重建工作的時效性。藉由此種情感式的直接協助,將可獲取泰國人民對臺灣的友好心理與認同感。就兩國目前情況而言,雙邊無法在有關主權與安全的「高層政治」議題上進行合作談判乃是不爭事實,唯有經由「低層政治」的相關議題,配合民間組織輔助,由下而上結構性建立雙邊人民與國家政府的信任支持,對臺泰雙邊關係方具正面助益。

  3. 專業教育交流:教育乃國家百年大計,亦為國家建設發展之本。透過技職教育訓練,可為國家涵養專業知識與應用技術兼備之人才。爰此,我國可與泰國政府教育單位研議合作計畫,由我國提供交換學生員額,藉由技職院校的實作教學,協助泰國培訓水利相關專業人員,以收合作交流成效。

* 本文田野調查承蒙臺北論壇「政策創新研究獎勵」資助,特此致謝。
註1:訪談內容。Dr. Phakin Chotiwetsin為泰國大城皇家師範大學(Pranakhorn Sri Ayutthaya Rajabhat University)社會科學院學術副院長。
註2:訪談內容。Dr. Vorasakdi Mahatdhanobol為泰國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 University)政治科學院國際關係系教授兼中國研究中心主任。
註3:訪談內容。Dr. Samchaiy Sresunt為泰國法政大學(Thammasat University)教授。
註4:E. A. Page and M. Redclift, Human Security and the Environment. Northampton, MA: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2002, p. 33.

Download PDF

台北觀點
 
相關媒體報導
2015.05.26
孫亞夫:兩岸關係勿拖回2008年前動盪的老路
2015.05.26
孫亞夫:兩岸倒退 將寸步難行
2015.05.26
孫亞夫:破壞92共識 將寸步難行
2015.05.25
台北论坛基金会举行两岸新局研讨会
2015.05.25
紅藍綠台北聚首 熱議變動中的兩岸新局
2015.05.25
預言中美關係不穩 朱雲漢「對兩岸未來走向非常憂慮」
2015.05.25
孫亞夫: 堅持九二共識 反對台獨
2015.05.25
蘇起:兩岸今年變化尤其多 影響大更難談
2015.05.25
變動中的兩岸新局 會是峰廻路轉的
2015.05.25
變動中的兩岸新局 回顧與前瞻研討會
2015.04.05
「台灣靠外貿 怎可當中國不存在?」
2015.04.05
兩岸政策菁英班 藍綠你儂我儂
2014.01.04
兩岸菁英研習班 擬組團訪陸
2014.01.04
兩岸菁英研習班 擬組團訪陸
2014.01.04
Politicians planning a visit to China
2014.01.03
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4.01.03
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4.01.03
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4.01.03
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4.01.03
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4.01.03
兩岸/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4.01.03
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3.01.03
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3.01.03
赴陸參訪夯 政務官立委興趣高
2014.01.03
四月赴大陆参访 台湾政务官和“立委”兴趣高
2013.05.07
引進陸媒 王郁琦:江個人看法
2013.05.07
郭正亮:辜汪模式已不夠用
2013.05.07
蕭萬長:解政治分歧時機不成熟
2013.05.07
劉兆玄:兩岸應設智庫化解歧見
2013.05.07
蘇起:兩岸政治談判時機未成熟
2013.05.07
蕭萬長:時機不成熟 促社會網路多元對話
2013.05.07
孫亞夫 盼創造兩岸政治對話條件
2013.05.07
邱進益披露 裸身談判內幕
2013.05.07
治媒體亂象 江丙坤建議引進央視 學者批無知
2013.05.07
孫亞夫 在台嗆談一中反獨
2013.05.07
江丙坤促談和平協議 蕭萬長不認同
2013.05.07
蘇起:兩岸實力往陸傾斜 令人憂
2013.04.30
辜汪會談20周年座談 蘇起:以拖待變 恐虛化兩岸關係
2013.04.30
紀念辜汪會談20年 紅藍台北聚首回顧展望
2013.04.29
啟動兩岸政治談判? 藍營認不宜
2013.04.29
辜汪20週年紀念座談 吹儉樸風吃便當
2013.04.28
辜汪20年座談會 兩岸政治對話成焦點
2013.04.28
台北論壇舉辦辜汪會談紀念活動
2013.04.28
辜汪會談20周年 影響兩岸關係深遠
2013.04.28
蕭萬長:現階段沒政治談判條件
2012.07.19
洪博培:兩岸交流 台灣在教育大陸
2012.07.19
洪博培:勤奮人民與民主價值 台灣實力強大
2012.07.19
美前駐中大使洪博培:中國第五代領導人 較強勢霸道
2012.07.19
洪博培台北演講 大談最愛臭豆腐泡菜
2012.07.19
洪博培:台美共享價值關係密切
2012.07.19
耳聞棄台 洪博培:美台關係緊密
2012.07.19
美前駐北京大使:陸第5代領導人 可能更難搞
2012.04.28
創台北論壇 蘇起謙稱書生夢
 2012.03.28
前美國安會官員貝德:美國不會放棄台灣
2012.03.28
前美國安會官員貝德:美國不會放棄台灣
2012.03.28
美前國安會官員:棄台「想都不用想」


                                                 more
台北論壇 11077 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五段510號12樓之2
電話 : 2726-0855 ∣ E-Mail :service@taipeiforum.org.tw
 © 台北論壇
網站地圖 Site Map